古井贡酒北京恒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,还在底部徘徊。
7月23日,古井贡酒股价报收188.99元/股,当天股价大跌6.96%,在白酒板块几乎“垫底”。
据悉,在5月6日时,古井贡酒的股价一度上涨至282.74元;如今不到3个月的时间,古井贡酒的股价已经跌去了30%,市值则缩水约500亿。
从消息面来看,最近古井贡酒并没有什么突发事件,中报也并没有提前披露,因此股价下挫的原因并不明朗。
近年来,古井贡酒以行业“黑马”的态势一路狂飙,2023年的营收更是成功突破200亿大关,表现相当亮眼。但是,虽然营收在快速增长,但从财报数据中也可以看到,今年以来古井贡酒也出现了销售费用大涨、存货激增、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。
“狂飙”背后
白酒圈有句俗语,即“西不入川,东不入皖”。
这背后,指的是四川和安徽这两个名酒辈出的省份,而古井贡酒正是安徽省名酒的代表之一。
过去几年,古井贡酒以“黑马”的姿态实现了快速发展。仅从营收数据来看,2023年古井贡酒实现营收202.5亿,成功站上200亿营收关口;而在2019年,其营收不过104.2亿。
换而言之,仅仅过去了4年时间,古井贡酒的营收就接近翻倍了,这样的增速放到整个酿酒板块也可傲视群雄。
在营收快速增长的推动下,古井贡酒的股价表现也相当亮眼。从年线来看,2019年至今,古井贡酒的股价涨幅高达375%,远远跑赢板块44%的涨幅。
不过,在营收高增长的背后,古井贡酒的存货、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等多个指标明显承压。
先看存货方面。根据财报显示,截至今年一季度,古井贡酒的存货为75.73亿,同期流动资产合计301.1亿,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5.13%;而在2019年的一季度,古井贡酒的存货为23.52亿,换算下来,4年时间古井贡酒的存货翻了超过3倍。
再看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方面。一般情况下,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可以反映经销商的积极性,截至今年一季度,古井贡酒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6861万,而在2019年时,古井贡酒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高达18.42亿,现在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不过是当年的“零头”而已。
从目前来看,和大部分酒企一样,古井贡酒同样也陷入了“销售不畅、存货高企”的艰难境地。
不过,相比其他白酒企业而言,古井贡酒的压力可能更大,因为过去几年,古井贡酒在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充产能。
2020年,古井贡酒发布了非公开发行预案,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,投入技改项目。这次定增最终在2021年7月完成,总共募资50亿元。这次募资用途为投入之前披露的技改项目,根据公告,古井贡酒技改项目总投入达到89.24亿元。建成后年产原酒6.66万吨,相当于在2019年产量基础上提升了71%。
从财报来看,截至今年一季度,古井贡酒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45.96亿和31.58亿,合计为77.54亿;而在2019年时,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17.23亿和1.84亿,合计为19.07亿。对比不难看出,过去几年古井贡酒的产能是在“爆发式”增长的,而这些产能未来都将成为古井贡酒的“负累”。
还能继续“狂飙”多久?
在2023年古井贡酒全球经销商大会上,古井贡酒提出“2024年实现240亿元营收、2025年实现300亿元营收”的目标。
如果真能实现这一营收目标,那么毫无疑问在未来的两年里,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,古井贡酒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不过,值得思考的是在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背景下,这样的营收目标真能实现吗?答案显然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实际上,古井贡酒想要继续维持高增长,已经相当有难度了。
从一季报来看,一季度古井贡酒的销售费用高达22.52亿,同期古井贡酒的营业总成本为54.7亿,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成本的比例为41.17%。要知道,在2019年时,古井贡酒全年的销售费用为31.85亿,现在一个季度几乎赶上全年了。
庞大的销售费用,对古井贡酒的利润率也有不小的影响。
一季度,古井贡酒的毛利率为80.35%,但净利率只有25.65%,当然,对比过去的几个季度,今年一季度的利润率数据是有明显提升的。但跟同行对比,今年一季度洋河股份的毛利率为76.03%,净利率为37.24%;山西汾酒的毛利率为77.46%,净利率为40.86%;泸州老窖的毛利率为88.37%,净利率为49.83%。
古井贡酒的利润率,尤其净利率,是几家酒企中最低的果。
当然,不排除古井贡酒为了追求高增长,进一步扩大营销费用。但是,这样换来的高增长显然是“不健康”的,也是不长久的。
除了营销费用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之外,全国化进程缓慢同样也制约了古井贡酒的进一步发展。
据媒体分析显示,截至2023年年中北京恒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,古井贡酒以安徽、湖北等大本营为中心的华中地区营收占比为86.49%,仍然占据着绝对核心地位;至于经销商的区域分布方面,同期古井贡酒经销商总数为4341家,其中华中地区2649家,占比约61%,华北、华南地区尚未成长为新的营收支柱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